上週三晚上,教會姐妹聚會的親子教育,課程是『結恩慈、良善的果子』,

我這個人反應遲鈍,直到今天才能整理出來。

首先的Jean提出讓我們個人深思的問題,

問題一:

你期望別人怎麼對待妳(三項),你才收得到「他愛你」?

我寫出的答案是---『專注傾聽』、『慇勤幫忙』、『溫柔說愛』!

意思就是要會說也要會做啦!我寫的都是我的老公對待我的方式啦---我感受得到他的愛!

問題二:

回頭想想,又是什麼原因,需要如此你才能收到對方的愛?

我仔細回想,原來是小時後家中排行老二,家裡孩子多,不受重視!所以很需要被專注傾聽。

又因為娘家家中沒有男孩,所以所有大小事都是我在做,上山下海的男人婆,真的是做到怕,好希望有人幫我做!

再來是因為我的原生家庭,每一個人對待彼此總是說話粗暴無禮。(現在當然是改善很多了) 所以造成我害怕衝突與爭執的個性,因此,我需要被溫柔的對待。

所以總歸是小時後的缺乏所導致。

言歸正傳,到底我們要如何結出良善恩慈的個性果子呢?

如果我們現在知道如何才能感受被愛,你也因此較能察覺對方的需要(每個人感受愛的方式不盡相同),我們可以看出對方的個性上的軟弱與缺乏,而更能提供對方適切的幫助!

這裡舉一個例子是約翰福音13章1節~~耶穌在上十字架前,和門徒共進最後的晚餐,飯後為門徒一個一個的洗腳!這是耶穌表達愛的方式,但門徒卻也不見得能感受到愛?有些門徒會感到很不好意思,想要推卻!

我們不是也常常不接受單純的愛?

問題三:是什麼原因讓你覺得愛不可能這麼單純?

我們通常會懷疑愛的背後有動機?似乎覺得有愛就有相對的期望,(或覺得愛必定是帶著條件交換?)因為期望是種無形的壓力,這種壓力往往使得被愛的人忘記單純的愛。

說明一下:

我們很愛我們的孩子,所以相對對他有很高的期望,希望他們好還要更好,但是當我們看到我們的期望沒有達成,做父母的就失望生氣,早已忘記單純的愛,也忘了恩慈良善!
我們因為失望而暴跳如雷,氣急敗壞 (同樣的---如果對象是老公,那我們就情急得像個潑婦),我們的情緒嚇壞了孩子(或我們所愛的人),讓他完全無法感受到你是「愛」他的!

這是父母常犯的錯誤,其實當我們知道這是個誤會,我們可以解開心中的結,使我們可以保有恩慈良善,仍然可以對孩子抱持很高的期望,我們不必因為要保持恩慈良善而放棄期望,不必因噎廢食,我們可以從期望中自由!

參考經文:約翰福音13:34~35節--『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,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,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!』

人可以同時是黑白臉,有管教同時也有恩典,有愛也有標準,至於準則的拿捏、如何在情緒上收放自如呢? 
我是倚靠聖經的智慧及姐妹的意見,你呢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BC美商泰康雪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