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腸胃益菌多 脾氣自然好
記者黃文記/南市報導
 脾氣好壞和腸胃中益菌的多寡有關,奇美醫院柳營分院中醫師賴郁凱表示,所謂的「脾氣」是一個古老的中醫名詞,當中的「脾」是中醫的五臟六府的一個臟器,並不是指現代醫學所指的「脾臟」。國語辭典中對「脾氣」的解釋有二,一為「消化力」,也就是「腸胃功能」;另一為「性情」,這兩種解釋互為一體的兩面,胃腸功能障礙的患者常常情緒不穩定,情緒不穩定的人日久也會有胃腸功能障礙的問題。
 賴郁凱中醫師表示,腸胃功能是家長照顧學齡兒童的一個重點,只要兒童食慾好,消化吸收正常,生長發育和抵抗力就不容易有問題,現代醫學發現腸胃功能好壞和腸道內菌叢的種類有關,如果腸道內壞菌多,細菌的代謝過程容易產生氣體,小朋友就容易脹氣,食慾差;若細菌排放的毒素過多,小朋友就容易腹痛、腹瀉、消化吸收不良。相反的,如果腸內好菌多,會自然的排擠壞菌,腸內就不易發酵產氣,還可以幫助消化,將大分子的食物分解,產生一些對身體有益的維生素。因此,就有乳酸菌、比菲德氏菌的製劑產生,臨床使用也有很好的療效,但是,如果患者的體質沒有改善,一味地靠人為的方法補充益菌,只要一停藥,壞菌馬上又作大,脹氣、腹痛、腹瀉,又開始發生。
 要讓益菌長久地留在腸道內,不使壞菌作怪,可以先補充一些好菌的藥劑,再配合中藥的一些調養脾陰的藥物,這些藥物都含有一些寡糖,可以提供這些益菌優勢的生存環境,再配合健脾理氣的中藥,調整胃腸的蠕動,預防脹氣或腹瀉,小朋友自然就不會被壞菌所困擾。但是,兒童服用中藥常因藥物口感不良,造成餵食困難,所以,小兒科的用藥有別於一般成人的用藥,藥性要溫和,口感要平順,才能得到預期的療效。
 腸胃功能不佳的兒童要避免一些容易產氣的食物,如豆製品、地瓜、馬鈴薯、青椒、洋蔥等,減少攝取燒、烤、炸的肉類食品,要多攝取豐富纖維素的蔬果,才可幫助消化吸收。另外,有一種實用且普遍的食療方「四神湯」可經常食用,對於腸胃功能有很大的幫助,通常是用茯苓、薏仁、芡實、蓮子、山藥加上適量的豬肚或是豬小腸,一同燉煮,是很平和的腸胃保健聖品。
 無論是成人或是兒童,要讓一個人的「脾氣」變好,先要讓他均衡規律的攝取食物,適量補充益菌製劑,再改善腸胃蠕動和腸內環境,讓這些好菌長久留下來,壞菌便無法作怪,無論是腹瀉或便秘都可長治久安,只要好菌多、壞菌少,每個人的「脾氣」都會變好。(本文摘自中華日報網站 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BC美商泰康雪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